陳甬滬
  剛玩微信時,圈系統家具子內的“朋友”很少,當時,恨不得儲存在手機通訊錄的都加到“朋友圈”。微信一響,馬上查看,生怕遺漏重要信息。臨睡前總要認真閱讀發表感言,女兒謂之“批閱奏章”,直言浪費睡覺辰光代價太大。我則不以為然,認真而執著。
  如今,微信的“朋友圈”擴大了,手機升級中每天還有新朋友冒出來,加還是不加?常常犯愁。或許一年多來,對某些人列入“朋友圈”情趣用品產生了疑慮、對個別“朋友”良莠不分的轟炸式感到厭煩,對某些“朋友”內容的用意十分茫然甚至驚愕,對一些“朋友”自說自話擴大了“聊天信息群”有種莫名其妙感,於是微信把玩的熱情驟降。
  對微信自媒體產生視覺疲勞,還是微信交友圈出了問題?經驗告訴我,有些人非現實生活意義上的“朋友”,即不分時間地點、男女老少、不顧青紅皂白一味狂轟濫炸者,比如深夜2點還群發我飛到哪裡了!你真正需要的“朋友”:你每一次關註,總能得到回音usb或相互有分享;儘管不常聯絡,但你的某種心結,第一時間就會有回應;即使錯發信息,事後也會自我糾正、道歉並提醒朋友,比如前不久的“牙膏事件”;朋友從不浪費你手機的電量和寶貴的時間。
  現實生活需要微信的“朋友圈”,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,微信正是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最好載體,因此珍惜朋友是一門學問。朋友需要交流溝通,但切記,路遙知馬力,惟有志趣相投、情志相合、互敬互諒結婚,才有“朋友”交。某天有人在朋友圈發出“觸霉頭”內容,似乎不轉發就有“血光之災”,好像當年收到的匿名信,你不抄寫內容並轉寄幾份,大禍就會臨頭似的。一位朋友挺身而出嚴詞厲色:“朋友圈”應該都是你的親朋好友,難道讓你家人、同事、朋友,一切把你當作朋友的人遭受厄運是你的喜好?也許此人並非始作俑者,然而不假思索轉發者大有人在啊。
  朋友大多反感無病呻吟者,有人吃飯曬菜餚、出行曬座駕、社交曬名人、職業曬露臉、旅游曬賓館,甚至睡覺曬枕被,當然偶爾所為朋友不會鄙視。問題是曬得離譜,像“日記內容”“工作內容”比較私密的也曬,乃至天天曬、時時曬,炫耀的無非是一種自命不凡。既非“吃貨”,對菜餚猛拍猶如“取證”,生怕中毒後法官採信無“據”。“操中吳哥窟南海心”的發言人有之、“語不驚人死不休”傳播者有之、“老軍醫”養生大談經驗者有之、兩年前早已盛傳還當今天的新聞傳之者更眾,如某幅五個女人的油畫等。這些都為朋友們所詬病。
  朋友微信的內容適時、適人、適情一定會令人愉悅。如北京的郜兄以他的收藏為主題,將感受與碎片化的信息整合後供朋友參閱;又如喜歡探究歷史的周老弟,會將鮮為人知而如今還確實存在的上海馬路、人情世故展現出來而讓朋友們感慨;再如紫砂壺專業的朋友,規整地結合飲茶、養生等作系列介紹,讓人情趣頓生,當然,偶爾的八卦新聞博朋友一笑也很開心。
  超級平臺的微信傳播,讓我們趕上了互動、便捷、快樂、廉價獲取喜悅的好時代,讓知識智慧的能力無限延伸,也顛覆了我們傳統的思維定勢,把握好“發現”欄目中的內容處理、“微信”中針對性的互動、多人參與的“聊天信息圈”是否適合你我,搞明白了,也許“朋友”才能成為“摯友”。  (原標題:微信中的“朋友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bjgy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